您现在的位置:药融学院 > 线下活动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药融学院 > 线下活动 > 正文

长三角“药物研发分析、溶出技术”及创新药临床试验大会


发布时间:2021-04-11 药融圈

 
2021年4月8-9日,由药融圈主办的2021长三角“药物研发、分析、溶出技术”及“创新药临床试验&生物分析”双料大会顺利举办。峰会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嘉宾以详实的案例和切身的心得体会,引发场内参会嘉宾们热烈的讨论与更深入的思考,为药物分析技术注入全新的智慧与洞见。
 





长按识别扫描上方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现场精彩照片


大会精彩
 
会场一 
药物研发、分析、溶出技术专场

 

2021.4.8

 

张兰平

杰瑞药业 研发总工程师

化药CMC研究

 

张总的主题是化药CMC研究流程及项目管理 ,化药新药CMC的研究流程是非常复杂的,前期需要经过临床前、临床I-III期、再到NDA,CMC研究的合规性要求是逐步提高的。仿制药研发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流程。

 

项目管理方面,张总从项目准备、项目实施以及项目验收三个板块来详细的阐述,应该怎样才能更高效更合规的进行。最后她通过MAH项目、某冻干粉针(临床I期)等具体案例来论证。

 

 

赵宇 力扬企业 业务发展总监

复杂制剂溶出方法的优化与筛选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投入复杂制剂的开发,流通池法应用日益广泛。赵总举例讲述了流池法在口服缓控释制剂以及微球等复杂注射剂中的应用,通过选择合适流通池种类,优化测试条件,寻找体外溶出特征曲线,助复杂制剂开发一臂之力。

 

 

 

程泽能博士 

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二级教授,慧泽医药CSO

创新药动学理论助力体外溶出方法创新

 

传统溶出方法是相同API、相同制剂、相同处方、相同工艺、相同设备生产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API,相同的剂型采用相同的通用标准。没有考虑API的生物药剂学特点和药物动力学特点,难以与体内的实际情况相关联。

 

基于API的生物药剂学特点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制定与体内相关联的个性化溶出方法和溶出标准,对控制制剂的质量一致性和疗效一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制药人的伟大梦想和伟大工程。程教授分享了与制剂评价相关的药物动力学理论创新和药动学理论创新应用于制剂评价及优化主题,吸引在场听众阵阵掌声。

 

 

李郎 药融圈合伙人

药物研发中的晶型控制与检测

 

不同的晶型,稳定性不同,就会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晶型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李老师分享了晶型的检测手段,原研药和仿制药的晶型。原研药注重晶型的筛选,而仿制药则需要进行控制。

 


 

 

陈钢 西默思博副总

生物分析实验室核查要点

 

陈总,从国内外检查法规和指导原则出发,结合实验室认证(GLP、CNAS、CMA,ISO等)内容,围绕组织机构和人员、场地、环境、设备管理、计算机化系统管理、档案管理、样品管理、标准品管理、试剂、耗材管理、质量体系管理、和实验项目等多个项目对PK 实验室的质量审核重点进行了阐述。西默思博建立了完整的药学分析和生物分析质量体系,助力客户产品申报。

 

 

 

王博博士 百诚医药杂质研究中心总监

浅析药物中未知杂质的研究方案与方法

 

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杂质是药品的关键属性,王博士为我们介绍了杂质定义、法规以及限度,以及杂质研究策略-杂质谱,杂质谱是药物质量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对此,王博士通过沙丁胺醇、羧甲司坦等杂质谱编写策略案例展开具体介绍。最后,他给我们带来了未知杂质研究策略,制剂工艺引入、原料降解、原辅料反应;介绍了硫辛酸聚合物、头孢美唑钠聚合物等案例以及相关检测策略。

 

 

 

占小兵 老师

分析方法验证过程中的偏差解析

 

占小兵老师首先分析了方法验证偏差的主要来源,并详细讲解了减少偏差发生可能性的预防措施:1、方法开发期间充分的风险评估;2、人员培训:包括验证方案与对方法的理解;3、必要的预验证;4、合理的实施过程与可接受标准等等。最后分享了一些方法验证典型偏差,例如回收率、线性、专属性、耐用性、精密度、定量限等,以更好地减少偏差。

 

 

2021.4.9

 

 

陈洪 博士

成都苑东生物 副总经理、研发中心总经理 

分析方法开发验证实例

 

陈洪老师分享了分析方法开发验证。他认为,夯实分析基础,才会产生及时的、可靠、准确的数据,才有正确的判断。但是杂质很难控制,怎么撬动呢?控制在哪个标准限度以下,药品才是安全的?FDA、USP、GMP对方法都有验证要求,陈老师举例阐述了GC、HPLC方法的开发过程,在座听众收获颇丰。

 

 

 

王晓波 

安捷伦科技 溶出度产品经理

简化纳米颗粒溶出测试_Agilent最新NanoDis解决方案介绍

 

3月31号,CDE发布了关于纳米药物相关的指南,纳米药物进入新时代。王总介绍了FDA和USP收载的脂质体产品,并表示,常见的体外溶出技术,耗时耗力,因此安捷伦Nano-Dis系统应运而生,以此解决了制药行业对纳米药物制剂需要一种合规、自动化测试的需求。

 

 

 

谢沐风 老师

创新药的制剂开发与溶出曲线的关系—引申至仿制制剂开发的顶层设计

 

谢老师阐述了日本是仿制药大国,印度仿制药学习了日本的溶出技术,也在国际上获得一定地位。谢老师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并表示,国产仿制药要避免在扣杂质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应该深度耕耘溶出技术,保证关键的几条溶出曲线和原研制剂的一致度。

 

 

 

王猛 博士

立方制药 技术总监、研究所所长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好的工艺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体现在良好的路线设计、物料控制、过程控制、参数控制。王博士认为,原料药的质量控制主要在于物料控制(起始物料可增加精制工艺)、中间体控制(工艺参数、中间体标准)、终产品控制(放行标准、货架期标准),并强调合成工艺人员和质量研究人员的紧密配合!

 

 

 

廖志勇 

燃点(南京)生物 技术总监

复杂固体制剂溶出方法开发

 

廖总详细介绍了缓释制剂释放机理-骨架片、渗透泵,以及溶出方法开发,并表示在做溶出的时候要有目的性地去评估。与溶解有关的定义包括溶解度、固有溶解速率、溶解性。廖总认为溶出方法开发需要考虑原料药性质、制剂处方和工艺、制剂生物特性,此外,也受到受药物在体内释放机制的影响。最后,廖总通过案例对功能性辅料评估、预BE结果、体外溶出、预BE失败分析进行了讲解。

 

 

 

孙亚洲

长沙晶易医药 合伙人兼首席科学家

与药物和制剂特性相关、与BE相对应的溶出曲线方法开发建立

 

 

孙老师详细分析了生物利用度、等效性和溶出度的基本概念,从生物等效性(BE)研究的核心点及与生物利用度(BA)的差异性、质量标准中的溶出度测定与溶出曲线测定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溶出、BE和临床都是必要的方法,在合理的条件下正确的使用才最重要。不管是BE,溶出,甚至是临床试验都是在有限条件下的不同实验手段。

 

 随后,孙老师结合药物理化、药代和制剂特性与溶出曲线对应性案例分析。

 

 

 

会场二 
创新药临床试验&生物分析专场

 

2021.4.8

 

 

方忻平博士 南京希麦迪资深副总裁

现行的FDA,EMA和药典9012生物样本分析指导原则的实践及预期的ICH M10 的影响

 

方博士首先为我们介绍了NMPA(CFDA)生物样本分析指导原则和法规指南的发展历程,目前我们需要在符合“GLP法规”要求的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中按照“指导原则”执行生物样本分析方法验证和样本分析实验。

 

中国药典2015版-2020版与FDA和EMA相比有许多异同,方博士从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稳定性、试验样品分析、试验报告等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说明,从多角度简述了2019全球生物样本分析外包实验室协会(GCC)关于ICH M10的讨论。

 

他预期未来新冠疫情还会继续影响ICH-M10正式版本的发布,各国药监部门也会逐渐从BMV过渡到ICH-10,ICH-M10不会对目前的BMV实践产生大的改变,但有利于Globe Harmonization of Bioanalytical SOPs。

 

 

 

欧阳冬生教授/博导 长沙都正生物 董事长、总裁

“高难度”制剂BE研究思路与典型案例分析

 

 

欧阳博士首先为我们分析了当前“高难度”制剂所面临的困境,往往来自于药学、临床和生物样本,这些“高难度”往往是因为“高异变”的发生。例如从“药学”上来看,辅料生物活性、粘性和食物,API的晶型和包衣的晶型等等都是关键影响因素。临床上食物甚至生理因素都会导致周期间药物代谢酶活性改变,例如西柚汁和特非那丁同时服用,可能会增加特非那丁的血药浓度。最后欧阳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几个棘手的“高端制剂”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分析,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和见解。

 

即使“高难度”对我们来说的确是重大挑战,但是“高变异”在我们的持续攻克下是可以控制的,未来技术和知识也会持续在“挑战”下不断升级。

 

 

 

朱凌峰 药融云副总经理

数据视角下的临床试验与药物研发

 

朱总为我们简单分析了国内外的临床试验介绍,2020年,全球药物临床试验增长速度持续加快,生物药和小分子治疗药的临床试验逐年递增,小分子治疗药的临床数量占比最大,从试验分期阶段数量来看,除去临床阶段不明,2期临床试验占据主要地位。

 

在国内,近三年药物临床申请以及药物临床试验公示数都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增速较缓,国际多中心试验仍然占比较小。近五年的一致性BE试验登记在2018年到达高峰。

 

截止2021年3月,全球在研药物中——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三大治疗领域占据半壁江山。

 

药融云作为一款生物医药数据库,精准掌握了药物研发概况和最新情况,帮助企业了解临床试验全局从而明确立项研发方向,未来是数字时代,数据库的使用可以洞悉医药发展趋势,把握未来方向。

 

 

 

孙晓博 泰格益坦总经理

药物警戒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药物警戒是指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例如不良反应、药物治疗错误、不合格药品和药物致死率估计等等。

 

传统的质量管理是低效的,缺乏全面质量管理协调的指导和监管的期望。2012年,由世界前20名的制药公司成员成立的TransCelerate组织与FDA、EMA、PMDA等药监部门及业界机构紧密协作通过临床质量管理体系(cQMS)概念性框架来提高临床研发的质量和效率。

 

自2004年于杭州成立以来,泰格医药经历了17年的飞速发展历程,他们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区域服务能力的建设,打造了完整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一体化、全方位的研发服务平台。

 

 

 

郑航博士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ICH环境下的临床开发策略

 

2017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加入了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委员会(ICH),成为全球第八个监管机构成员,ICH的目标是协调不同国家间药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技术规范,推动药品注册要求的一致性和科学性。郑博士认为加入ICH,意味着中国的药品监管部门、制药行业和研发机构将逐步接纳和实施国际最高技术标准和指南,提升了国内制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从药物研发方面来看,加入ICH有助于我国临床试验资源释放、审批提速以及新药上市的审批加快。

 

最后,郑博士总结ICH环境下的临床开发目标就是更高成功率、更快进度和更低的成本。

 

 

 

车津晶博士

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生物标记物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当前环境下,随着新药研发费用的逐年提升和临床试验失败率的增加,新药研发成功率低下,药物出现生产力危机,亟需研发模式的转变。车博士认为接下来应该转变医学新药研发模式——Biomarker为核心,最大程度串联生物学基础、临床前数据、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研究,她为我们分析了Biomarker受体占位-靶标PD决策,有助于建立生物治疗剂的最小生物效应水平(MABEL),防止细胞因子风暴等不良事件发生。

 

生物标志物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着机遇与挑战,而发展创新则驱动着生物标志物在生物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更加多元化。

 

 


 

圆桌讨论

 

嘉宾:

郑航 副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车津晶 博士 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方忻平 博士 南京希麦迪资深副总裁

程泽能 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二级教授,慧泽医药CSO

 

 

2021.4.9

 

 

丁黎教授/博导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CYP450酶介导的创新药物相互作用评价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在临床试验中,患者经常会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会产生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减弱治疗效果。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理化性质、代谢酶、转运体、靶点或疾病介导的相互作用。丁教授为我们介绍的就是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介导的药物互相作用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从研究人群选择、样本量确定和受变药剂量的选择上为我们多方面讲解了其中要注意的问题。

 

丁教授所在的南京杰宁医药科技作为一家临床CRO,能够提供创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相互作用评价,还能够进行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等,生物样品检测平台南京科利泰医药科技则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物样本分析、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试验等等。

 

 

 

夏燕 

江苏礼华生物技术/南京西普达数据 总经理

CDK4/6临床差异化开发策略的介绍

 

如今,医药企业的竞争呈现愈发激烈态势,约60%的临床前和临床的特定靶点被超过1家的医药公司开发。超过88%已经验证的靶点被多家公司竞争开发。从临床前到临床的不断推进,开发的靶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公司挤入相同的靶点。与此同时,药物开发也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从后续开发的同靶点药物来看,它们能够通过改进的药物开发策略来做到与众不同。开发当前没有治疗手段的疾病的FIC药物其所含价值很高,仅需要在临床上证实该药物优于安慰剂和可接受的安全性来显示他的差异性,然而通常也需要通过证明该化合物相较于标准治疗手段SOC的优效性来说服监管部门和医保或患者付费。同时验证新靶标的高昂开发成本也可能削减其价值。

 

夏总认为对于医药工业来说,药物的价值更多取决于它们与当前治疗手段有多好的差异性而非这个药物是否是潜在的FIC药物。

 

 

 

姜宏梁  教授

武汉宏韧生物  CSO、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创新药临床研究中生物分析检测的主要考虑因素

 

姜教授对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析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基于生物分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贯穿于整个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临床与非临床PK研究存在许多差异,其关键考虑因素也随之进行改变,包括研究对象、剂量、动物只数、试验药物和给药频次等等。对于改良型新药,往往已经有已上市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参考,有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适当的“桥接”研究,如果没有明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可以根据其分类和特别与监管机构沟通。生物分析流程分为方法开发、方法学验证和样本分析,临床研究中生物分析的关键考虑因素主要是首次人体实验、单或多次给药PK研究、食物影响研究和代谢产物的分析。

 

 

 

郝光涛

阳光德美 副总经理、检测机构负责人

创新药及体内高疑难检测药物的方法开发及案例分享  

 

郝总首先从CRO视角为我们介绍了当前医药的创新环境,当前三医改革下,国际上开始药品自给自足内循环,国内的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生活说哦和医疗健康需求的矛盾愈发增加,仿制药面临集采,而创新药基础研究不够扎实。随着制药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改良型新药已成为当前新药研发的热点方向之一,然而当前有些改良药并不是为了改良而改良,无法解决需求和医疗中的痛点。随后郝总为我们带来了几个创新药研究案例,通过多方面讲解为我们加深了对药物研发的思考。

 

北京阳光德美专注于解决客户PK/PD研究中所遇到的挑战,设有集小分子、生物大分子于一体的检测平台,可提供全方位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GLP生物分析服务。

 

 

 

任欣怡  博士

泰霁生物 技术部生物分析副总监

基因治疗产品的生物分析策略

 

基因治疗产品通过转导的遗传物质的转录或翻译而发挥作用,一般包括:核酸、表达特定基因的基因修饰微生物、离体基因修饰的人类细胞,以及编辑宿主基因组的产品和未通过基因修饰表达特定基因的微生物如溶瘤病毒产品。任博士分析了不同评估目标下的生物分析策略,包括产品暴露和安全性、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等等。

 

基因治疗产品的生物分析策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免疫原性评价远不止ADA检测这么简单,高度特异化需要综合考虑固有免疫和获得免疫。


 

鸣谢
 

感谢以下单位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也感谢所有莅临现场的圈友们,本次2021长三角“药物研发、分析、溶出技术”及“创新药临床试验&生物分析”双料大会圆满落幕,期待下次再见!
 





Copyright © 2017享融(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53620号-1

亲,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药融云
医药数据库
小程序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400-645-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