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药融学院 > 线下活动 >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药融学院 > 线下活动 > 正文

首届华东生物医药政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9-07-13 药融圈

会议现场

 

2019年7月10日,由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中国医保商会药融圈分会和勤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华东生物医药政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在苏州观园琉苏酒店圆满举办。首届华东生物医药政产学研究合作对接活动是2019年(第十一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主体活动之一,此次活动邀请了400余位海内外新药领域专家和投资人、华东地区上市药企负责人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创业者与会,共同探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创新药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

 

 

 
苏州市领导致辞

 

 

 

孙洪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副局长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筹备,苏州国际精美创业首届华东生物医药政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如期在第十一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现场举行。本次首届华东生物医药政产学研合作对接特别邀请到了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权威机构及相关行业企业家参会。会议将以生物医药发展新路径为切入点,共同探讨医药产业的要点、热点及未来趋势。我们期盼通过这次高端对话和经验分享,为苏州本地的医药企业提供更多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期盼各位嘉宾和专家,能在苏州多走走,多看看,为苏州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最后,预祝苏州创业周首届华东生物医药政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嘉宾在苏愉快!

 

 

 
嘉 宾 报 告

 

 

 

 

王学恭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副会长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形势与趋势

需求侧:多元化的医疗健康需求旺盛,政府高度重视患者用药可及性,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扎实;药物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影响,临床用药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市场增速:增长放缓且存在限速天花板,但短期内仍将保持5%左右增长结构调整:处方用药结构、销售渠道结构、药品生产组织结构、医疗组织结构(医联体、医共体)发展模式:传统的发展模式发生变化,销售驱动、仿制为主(首仿抢仿、中国式改良微创新)转型向创新驱动(原始创新和fast followme toome better盈利:仿制药终端产品面临价格挤压和成本上升,盈利空间缩小创新:跨国药企、国内大中型制药企业都将新药放在优先级,项目多、投入大,但也创新通道拥挤分化:企业分化,政策影响和应对不同,几家欢喜几家愁;同质化竞争和去产能,行业重组整合,退出企业数量可能大幅增加。

 

 

 

刘铭博士

康宁杰瑞高级副总裁,BD负责人

 

康宁杰瑞研发合作发展之路

徐霆博士于2009年回国,先后创立苏州康宁杰瑞和江苏康宁杰瑞两家公司。公司BD负责人刘铭博士分享了康宁杰瑞在过去十年怎么从0到1、从1到现在的一个发展过程。康宁杰瑞在发展过程中,从一个仿制、模仿走向创新,即使这个路很难走但是他们已经走起来了。康宁杰瑞及其衍生公司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平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的发展。经过过去十年的发展,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中国制造的创新药推向世界的舞台。

 

 

 

童友之博士

苏州开拓药业创始人

 

开拓药业研发合作发展之路

开拓药业首先定位自己是有小分子研发能力但也可以接触外部合作开发的一个公司,更多是在往外输出他们的产品,同时希望通过外部合作研发引进优质项目。公司聚焦癌症一些领域,主要根据产品管线来走,深耕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肝癌三大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且占据重大恶性肿瘤发病人群领域以疾病为核心研发多通道产品组合,坚持自主研发为主,外部引进为辅,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用药方案专注发展“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平台, 成为抗肿瘤创新药物专注企业

 

 

 

李佳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所长

 

中科院新药转化分享和趋势

药物研究所是上海药物研究所是悠久的医药机构,建于1932年,在40年代的时候这个小小的研究所已经发了很多文章,1953年独立成为建制化的研究所。2003年国家刚开始规划生物医药发展的时候,我们建了一个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这是我们最漂亮的资源体系。药物所现在正在做中国科学院的药物创新研究院,我们希望成为新药研发的技术机构,成为我国技术更新和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成为我国创药产出的战略力量。希望发挥一个新型的研发机构;积极的深入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里面去;上海药物研究所不再是象牙塔的研究所,不光培养人才,已经积极走向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和发展当中。药物所的状态带来了生物医药各个省市,尤其是苏州,正在经历的生物医药蓬勃发展的过程,我们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且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姜涛

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路径选择和需要关注的法律问题

最近两年生物、医药改革进入持续期,国家退出一系列的医疗改革的措施,包括两票制、“4+7”带量采购、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还有上市持有人制度以及新药审批提速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带来的后果一方面就是以研发驱动的医药科技公司蓬勃发展、生物医药公司受到资本的追捧、资本需要更早阶段、更多元化退出渠道。上市的路径选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新契机、科创板与联交所比较分析、可选择的两地上市模式。上市过程中需关注的法律问题:知识产权、政策影响、商业贿赂、重大依赖、其他问题。 总的来讲,一个上市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一个全面的体检,解决问题最好的思路,实际上不是等问题出来之后再去开刀再去吃药,最好的手段是预防,尤其是上市阶段。如果未来有上市计划的企业就需要提前的自我做一个筛选。

 

 

 

李国春 博士

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

 

生物医药投资趋势预判

2018年国际市场是丰收的一年,跟上一个阶段2014年相比,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IPO的融资的总额,融资的总体数,以及募资的额度都在快速的增长。2013年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呈现投资金额与投资数量双双快速上涨的趋势,累计披露的投资金额达486亿元人民币,投资事件达297起。未来3-5年的投资趋势思考:创新药的头部效应、Fast follow仍有一定的机会,主要是判断是否准确和能否有资源和基础把项目快速推进。国际化的趋势要紧密的跟踪,需要从业者仔细思考,作为创新者怎么去追逐创新的东西,但是也是要回到基本面的东西,如何找到差异化的机会。

 

 

 

尹正 博士

三一创新 管理合伙人

 

多种职业经历看生物医药投资

生物医药创新的投资最核心的特征是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医药行业是非常好的投资主题,不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全球的医药市场都在持续增长。战略层次上的思考:有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偏离,就会有交易,才会有资本市场非常独特的专注于生物医药的资本市场的特征,投资最重要的就是估值;战术层次上的思考:三条曲线决定投资行为,第一条曲线就是价值曲线,第二是技术的泡沫曲线,最后是每个人投资都在思考的费用风险。

作为医药投资人、作为产业的参与者,更多的思考是当大的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王卫彬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专利代理师、商标代理人

 

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及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生物医药领域的特点是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壁垒高、投入成本高、风险高、高附加值、技术生命周期较长、更新换代难度高、市场大且具有刚需性、盈利周期长、知识产权依赖度高,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生物医药领域中的专利特点及价值判断:专利权及专利制度的基本认识、从法律层面判断专利价值。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中的专利风险防范:存在的误区、技术的FTO调查要注意的问题、FTO(自由实施)分析、要注意专利的地域性、FTO的时效性以及专利规避。在医药领域专利是非常核心的问题,怎么样规避风险,怎么把IP进行更全面、更深入、更立体的保护,这是很大的课题,需要大家积极思考,也希望大家有这样的意识,能够让专业的人帮助你。

 

 

 
圆 桌 讨 论

 

 

 

主持人: 陈科荣 药融圈合伙人

嘉   宾:    教授 尚德药缘CEO

             童友之 博士 苏州开拓药业创始人

             刘   博士 康宁杰瑞高级副总裁,BD负责人

             王奎锋 博士 苏州勤浩医药CEO

             崔立斌 博士 Akeagen创始人

 

 
 
Highlight嘉宾们讨论要点:

 

问:作为CEO您认为目前发展最重要是需要资金、人才还是技术?

王奎峰博士:我个人认为资金、技术、人才其实这三个都是非常需要的,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我们这个阶段资源少的情况下更快速的集聚一批比较厉害的、比较优秀的人才到我们团队来,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支持我们。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快速地将优质的项目推进下去。所以说我现在缺的是人才和资金,项目这方面我们还是不错的。

 

问:开拓药业融资经过这么多轮,您觉得您作为一家公司CEO最喜欢什么样的投资或者最不喜欢什么样的投资?

童友之博士:这方面说实话,我觉得什么样的投资都喜欢,人家给你钱的人,这个钱不管怎么样都是帮助,对于早期的投资人,在那么肯定的时期可以给你进行投资,非常感激他对我们的支持。

 

问:康宁杰瑞目前对外有哪些合作机会呢?

刘铭博士:合作是我们的主题,我们现在跟10年前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那是我们一个管线阶段,我们临床数据每天都有新的更新,下面我们是在国内外,主要在海外我们要找我们临床阶段的产品合作方,这个合作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的合作,我们把海外的权益都引进来全面推动,还有一种我们也出,这个细化一点还有小的分支我们一起做,我们的药、我们的平台就是支持我们,所以我们去做这些开发。

 

问:陈悦教授在类似于产学研这一块也做了很多年,中国跟澳洲、美国在做临床,您为什么做这种药物可以说一下?

陈悦教授:在美国也是政策力度非常大,包括申报减免,临床周期短,要求病例数比较少等等。一般我们看到有一些是临床二期做完就上市了,最近有一个公司做115个病例做二期就上市了,即便做了三期你可以看到规模很小一两百人就上市了,这是很好的策略尤其是创业型的小公司要求尽快上市,选择小的病种比较难治的,包括大公司也是这样,先上一个小的市场可能有更大的市场在后面,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发策略。

 

问:各位都是科学家,现在都在创业,从科学家转变到创业者这个角色的变化,有什么建议?

崔立斌博士:我本身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在生物医药方面做了12年,1995年出国也是在学校里面做博士后,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我到过上海研发中心,但是很短的一个时间,2015年开始创业,创业需要考虑周全,照顾到一个公司的方方面面。在这过程中你还要有很好的团队,并能遇到很好的投资人。这方面逐渐逐渐一步步走到现在,不是说目前我们就一路畅通不是这样的,现在也面临需要融资、需要落地、需要拓展市场,但是走一步逐渐得到很多外界的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陈科荣 药融圈合伙人

嘉   宾: 李国春 博士 元生创投合伙人

            徐天宏 博士 弘励创投合伙人

            朱艳飞 渤溢资本创始合伙人

            尹    博士 三一创新投资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

            张   楠 聚明创投创始合伙人

 

 
 
Highlight嘉宾们讨论要点:

 

问:首先想问一下几位就是国内的医药投资属于周期性的,现在很多投药的投资机构不怎么看人,投TMT、投期限的机构开始看药了,这个觉得是行业的趋势还是什么呢?

 

李国春博士:我做投资时间很短,我自己熟悉的“药”这个圈我觉得到最后可能是越来越专业化,在这个事件发展早期资金来源或者是感兴趣的会参与,但是我觉得回到一个事物本身,我个人看创新药也好、什么也好还是要专业化的投资机构。

 

徐天宏博士:从我们机构来说我们之前基本上只投资期限技术的,也是从2017年开始做生物医药,其实2017年开始陆陆续续投了占到一半,同时我们还是关注医疗领域,我们具体的分配里面没有特意的分配多少投医疗机械、多少投医药,我们认为医疗机械本身这个领域现在也具有很大的爆发潜力,我们还会持续去关注投资。

 

朱艳飞:我有几个思路给大家参考一下,第一个我了解目前中国3个亿的药品市场,医疗市场大概是三千万,这个发挥的空间确实很大。第二个在美国的话医疗机械大部分都是从临床需求,临床这边发现的,国内这块医疗机械并没有垄断的市场,我们看到不管是哪个,B超机这些,我想站在药品赛道还是太拥挤了,我这边可能在未来当中还是重点关注医疗机械,这是个人的观点。

 

尹正:我先回答一下主持人前面说就是好像TMT现在越来越投药,2016年这样的论坛我参加过几次,如果没记错讨论最多的题目就是你们投新药怎么退出,那时候大家质疑你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讲,因为投资总是有周期,不管是三年五年还是七年总是有一个终点,你的退出通道在哪里,当时看不清楚,我们一直强调资本市场、创新产业生态有一个短板,短板在资本的退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完全不支持新药,我们看现在的话不管是去年还是今年的科创板,科创板所谓第五条的主路,这种情况下补足了短板,而且从这个我们能看得到2018年上半年,整个的市场相对来说可以讲比较火热的一个状态。那时候没记错我们做TMT,行业里面头部的大机构,其实如果去认真看它的布局,在新药创新领域的布局发现早期布局还是相对比较少,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这个。

 

张楠:我们成立时间不长,在短短时间内布局了10个投资标地,平均5个医药5个器械,作为合伙人我全程经历了这十个案例,我从我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从几个维度谈医药领域理解,我跟台上嘉宾不一样,我一不是学药、二不是做药出身,我背景就是过去搞投资的,我看到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处在一个发展非常好的时间点,我们过去在看基金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你基金什么时候成立会极大影响基金。过去投药的人不太看药了,其实我们觉得可能已经享受到了,属于收获阶段,也知道投药的艰辛和惊险变得更谨慎了,我们看到大量的估值确实是啤酒,但是这个啤酒的沫比正常的高很多,我的感觉是很多项目确实不错但是很难投下去,这就是过去传统投药出手比较谨慎的原因。

 

 

 
项 目 路 演

 

 

 

 

来自苏州勤浩医药CEO王奎锋博士就新型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发进行讲解。勤浩医药是打造创新的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平台;针对肿瘤治疗临床痛点,结合Fast follow、高成药性、First in class 三位一体的研发策略,构建了SHP2,SERD等一系列产品管线。

 

 

 

成都恩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博士分享,恩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抗和三抗的开发平台,主要是针对肿瘤的适应症开发一些功能抗体,会场上用肿瘤做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通过三抗实现新的机制,并通过一系列临床前数据进行实验展示。

 

 

天津尚德药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悦带来的分享是脑瘤新药的国际开发,他表示,治疗两种原发脑部肿瘤(儿童DIPG与成人GBM)具有较大的全球影响力;并可据孤儿药资格的政策,缩短临床试验周期,提前上市。癌症脑转移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60亿元以上)。

 

对以上提及公司或者其他公司感兴趣的欢迎联系药融圈。

 

 

 

 
特 别 鸣 谢

 

特别感谢药融仪、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等企业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更多花絮敬请期待后续推文!

 
 

Copyright © 2017享融(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53620号-1

亲,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药融云
医药数据库
小程序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400-645-8518